当地时间5月8日,英国与美国敲定了首份贸易协议,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高调宣布这一成果,称其为重大胜利。
不过,很多人认为特朗普的说法有些夸大其词,觉得他不过是把还没影儿的事儿包装成了“成功宣言”。
没想到的是,次日英国《金融时报》引用相关外交人士的话,揭示了这份协议背后的真正意图。
这次英美两国签署的贸易协定,表面上看是英国脱欧后的一大胜利,还被美方大肆宣传为“突破性进展”。
然而,协议签订不久,大家就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这个协议的核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化,而是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布下的一颗重要棋子。
协议中明确规定了一条极具针对性的“安全”规范。对于英国的钢铁、制药等几个被美国点名的战略性产业,若想获得美国的关税减免优惠,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全按照美国设定的供应链安全标准和生产设施产权要求进行调整。
这些条款显然不是普遍适用的规定,而是有着明确指向性的。虽然协议表面声称适用于所有第三方国家,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玄机。据英国政府内部人士透露,美国真正的目标依然是中国。
这份协议看似平等合作,实则是美国对英国的一种变相施压,甚至有人直言这是“经济勒索”。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协议或许只是个开端,未来美国可能还会沿用这个模式,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乃至拉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平台美国家展开贸易谈判。
要知道,如果美国要求这些国家的关键产业必须符合其安全标准才能享受贸易便利,这实际上是以双边协议的形式强行推广一条由美国主导的供应链规则。
显而易见,美国此举并非为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而是为了构建自己的小圈子,排斥特定对手。
对英国而言,这份协议带来的实际好处有限。美国对英国汽车象征性地调整了部分关税,效果微乎其微,但作为交换,英国却要在关键产业上接受美国的安全评估,这无疑等于将部分产业主导权拱手相让。对此,《卫报》评论道,这份协议根本就是“披着合作协议外衣的战略压迫”,美国通过单边协议输出规则的行为,无异于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中挖坑,让其他国家纷纷跳入。
就在中国代表团飞赴瑞士准备新一轮经贸会谈的同时,国内迅速发布了加强稀土出口管理的通知。
紧接着,国内多个港口开展了大规模联合行动,严厉打击战略矿产走私。这一举措无疑是直接回应美国试图用贸易协议锁死全球供应链,尤其是在稀土领域的压力。
中国并未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平台被英美协议打乱阵脚,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具备足够的韧性来应对外部压力。
今年前四个月的外贸数据足以说明问题。整体同比依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四月份,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5.6%,这还是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极高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绩。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就连一些美国媒体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东南亚市场的出口额显著提升,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对美出口减少带来的损失。
中国之所以同意与美国接触会谈,不仅因为美国多次请求,也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给那些希望缓和贸易紧张关系的美国人士一个交代。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打算退让。如果美国方面误以为这是中国的示弱,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当前的中国在关键问题上表现出极大的韧劲。对于美方提出的将此前145%的对华关税降至80%的建议,中方认为这毫无诚意。即使降到80%,许多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仍然无利可图。更何况,中国从一开始就明确指出,美国加征高额关税本身就是一种恶意施压,在这种恶意未解除之前,达成真正协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尽管中美最新一轮会谈在美国积极推动下已经启动,特朗普虽未亲自到场,却迫不及待地通过社交媒体发声,要求中国“理所当然”地向美国开放市场,并声称这对双方都有利,还警告封闭政策行不通。
可惜的是,美国似乎没有认清形势:中国不是英国,不会因一份协议被迫接受不合理条件;中国也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为了达成协议就大幅削减关税差距。
事实上,在这场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的承受能力早已远超美国,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同时,中国加强稀土管制对美国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美国相关企业焦急万分,纷纷向政府施压,担心供应链随时可能中断,或者只能重新与中国谈判。
美国农民的日子也愈发艰难。那些曾经在中国市场备受欢迎的农产品,如今失去了这个大买家,而美国短时间内难以找到能替代中国的市场。
关税带来的负面连锁反应仍未结束,有迹象表明,一些亚洲资本已经开始悄然撤离美元资产。
要知道,亚洲地区多年来对美贸易顺差,手中握有大量的美元储备。如果出现大规模美元资产抛售潮,后果将不堪设想,对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也将造成沉重打击。
此外,美国主要港口的货运量明显下降,码头工人担忧失业,普通民众也能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这些经济上的痛苦正迫使特朗普政府寻求与中国对话,达成平等协议。
在特朗普政府内外交困之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不会屈从白宫意愿随意降息,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民众情绪。
随着局势恶化,特朗普暂停了风能项目的行政命令,同时还遭到十多个州检察长的联合起诉,指控其滥用职权,威胁就业并阻碍清洁新能源发展。
目前,这场中美贸易摩擦仍在继续。美国企图用协议施压对手,但这一招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尤其是对中国,强压之下可能会引发更为强烈的反弹。
美国期望中国退让一步,但中国已用实际行动表明:中方正在巩固阵地,坚守底线。
至于谁会先做出让步,目前的趋势逐渐明朗,但有一点始终不变: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观察者网2025-05-10——美国贸易协议要求英国钢铁、制药行业满足“安全要求”,英官员:冲中国来的
环球时报2025-05-10——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