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溧水和凤机电产业园内,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崎电机”)的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一台台高端电机有序下线,远销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际市场。作为一家专注于定制化电机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崎电机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新厂房建设和研发扩展的推进,企业资金需求日益增长。
金融活水不仅要流到企业,更要流进创新研发的第一线月,农行溧水支行通过“火炬创新积分贷”为高崎电机发放了2000万元贷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与传统信贷产品相比,‘火炬创新积分贷’具有明显优势。”该行负责人表示,“该产品不仅利率较市场平均水平更优惠,而且审批流程也大幅压缩至7天。”
高崎电机的成长故事,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企业稳预期、强信心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积极作为、协同发力,持续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着力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从降准降息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从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到多措并举支持提振消费,一系列精准有效的金融举措不断落地见效,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集中发布了降准降息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为支持经济回升向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总量来看,此次降准除了针对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下调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还阶段性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降至零。从价格型政策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业内人士表示,这有利于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的稳定,同时通过利率传导,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巩固经济基本面。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迎来优化。中国人民银行全面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每年可节约银行资金成本150亿元至200亿元,推动银行加力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降低利率0.25个百分点,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的牵引带动作用,激励商业银行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
总的来看,上述政策措施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规模可观、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效果还将进一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数据显示,5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比上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
围绕下一步货币政策,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业内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尽管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但在外部环境仍具挑战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主基调未发生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促进技术创新、带动居民就业的必然举措,也是当前形势下增强市场活力、巩固经济发展向好态势的关键。
5月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聚焦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效、实现“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释放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明确信号。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状况,5月21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从增加融资供给、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提高支持精准性等八个方面提出23项措施。
聚焦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效,6月26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要保持对小微企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积极落实续贷新政策,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扩大服务覆盖面,强化对企业经营情况等第一还款来源分析,降低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等一系列举措,剑指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力求让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捷、成本更为合理,真正成为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金融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增加了支持民营经济相关内容,要求强化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这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工作的重点任务。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要求“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
目前,金融支持消费已有较好基础,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为消费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冰雪运动等消费场景,持续创新推出多元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同时,消费领域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文体旅游、养老托育、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领域个性化、高品质供给存在缺口,县域服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为进一步加大金融对促消费的支持力度,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业内专家认为,该政策从消费供给端发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未来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配合,发挥协同效应。
在此基础上,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提振消费提出了重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指导意见》着力从金融供给端入手,构建系统性、全方位的金融促消费体系,勾勒出提振消费的三条逻辑主线。一是消费转型升级,加快从商品消费向服务型消费、新型消费转型;二是供给创造需求,加大对教育、医疗、健康、体育、养老、文化等消费型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需求;三是在合规前提下支持消费领域的金融创新,鼓励服务型和新型消费提供者在市场敢闯敢干敢试错,提高创新容忍度,放宽市场准入。
“从中长期看,《指导意见》出台后,供给端政策靠前发力,有利于更好地释放消费场景,对稳定预期、扩大内需具有重大意义。未来,需求端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温彬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平台说。